柏孜克里克千佛洞

柏孜克里克千佛洞
 日期:2006-09-08  总浏览: 24215  作者:  来源:
  柏孜克里克系维吾尔语,有“山腰”之意。该千佛洞位于吐鲁番市东北约57千米的火焰山木头沟中。窟群散布在河谷西岸约一公里范围内的断崖上,分三层修建,现存洞窟83个,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,保存壁画总面积1200平方米。
  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洞窟有得是在木头沟阶地的悬崖上穿凿而成,有的是傍贴悬崖阶地用土砌成,鳞次栉比,雄伟壮观。
    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于麴氏高昌国〔499-640年〕时期。开凿年代自公元6世纪到公元14世纪,唐时称“宁戌寺”,是新疆重要的佛寺中心,久负胜名。这一时期盛唐的新画风进入高昌石窟,将用线造型的艺术技巧推向高峰,画面线条简洁流畅,壁画题材主要是发源于中原地区的大型经变画,刚劲有力,形神兼备。当年在依岩开凿的洞窟外面,建曲折回环的架空过道,高架起类似现在恒山悬空寺那样高大的殿堂和回廊,盛况空前。现有石窟大部分是9世纪中叶回鹘高昌国王的王家贵族寺院。回鹘高昌早期壁画构图严谨,线条,色彩富丽堂皇,人物造型丰满,是莫高窟唐代画风的延续。虽然洞窟壁画遭到了严重的挖剥破坏,但保留面积仍有1200多平方米,举世公认,这里是回鹘佛教艺术中最为重要、且保存最好和最有代表性的一处艺术宝库。在众多的回鹘国王、王后、侍者和僧尼等供奉人像壁画中,保存了汉文、回鹘文、吐火罗文、文等题记,它是研究西域历史、文化、艺术的宝贵材料。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,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  根据洞窟形制,其用途可分为:供人瞻仰的礼拜窟;供出家僧人静坐修行的禅窟;供僧侣生活起居的住所称为僧房;为纪念高僧建造的纪念窟。


版权所有 © 新疆海外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www.otcxj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经营许可证号:L—XJ—CJ00003号 新疆海外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162号皓翔文苑综合楼 邮编:830000
办公室:86-991-5820231;传真:86-991-5854460;冯戟:13999177269;技术支持:新疆海外国际旅行社网络部